5月22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与新绎文化集团在京召开第四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民族管弦乐(室内乐)作品展演新闻发布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刘锡津、副会长王书伟、新绎文化集团副总裁李晓菲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向在京媒体通报了上述活动进行的情况。会议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王书伟主持。
《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北京晨报》《音乐周报》《中国民乐》《经济日报》《京华时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及国际广播电台、北京文艺台、央广文艺之声等媒体出席了新闻发布会。自2012年首届华乐论坛举办以来,即得到了媒体界的热情关注,并在活动举行前后都予以了及时、深入的报道。
第四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民族管弦乐(室内乐)作品展演将于2015年6月12日于北京国图音乐厅举行展演颁奖音乐会,将现场揭晓获奖作品,随后,众所瞩目的第四届华乐论坛将于6月13、14日于廊坊举行。在论坛上,12首获奖作品将作为第四届华乐论坛的核心论题,举办作者与评论者1+1创作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百余位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评论家及院团长将集中探讨民族室内乐的创作、发展等前沿话题,进一步梳理当代民族音乐发展的现状和脉络,用面向未来的眼光,为当代中华民族优秀音乐作品的创作和传承凝聚人心、探讨解决之道。
20世纪五十年代, 雷雨声先生创作的高胡、古筝三重奏《春天来了》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开启了中国专业作曲家参与民族室内乐创作的序幕。随后,在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 胡登跳先生确立了一种由二胡(高胡)、扬琴、琵琶、柳琴(中阮)、古筝组成的丝弦五重奏形式, 并写作了一批以《欢乐的夜晚》为代表的具有相当影响的曲目, 使得中国民族室内乐的创作与表演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一批当代优秀作曲家积极投身于民族室内乐的写作,以及一批优秀的民族室内乐团的建立,使中国民族室内乐一跃成为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发展最快的音乐形式之一。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刘锡津会长首先发言。 他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从某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各文化艺术领域普遍存在的一个共同的难于解决的问题即继承与发展的断层衔接问题。具体到室内乐创作领域,如何创作出在吸收西方先进作曲技法的同时还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优秀室内乐作品,已成为整个音乐界关注已久并亟需解决的问题。将中国民族民间浩如烟海的音乐素材与西方创作技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拓展民族室内乐的表现空间已成为不少作曲家的共识。对于此次进入展演的作品情况,他说:参与此次室内乐创作比赛的作曲家既有大师级人物,也有中年扛鼎的作曲家,还有学院派的青年精英。作品在作曲技术上与原来完全不同,但是有很好的结合。旋律好听,作品言之有物、有意境,有艺术追求。
作为主办方之一的新绎文化集团副总裁李晓菲表示,作为一家文化企业,关注民族文化的当代表达、推出年轻艺术家是“新绎文化”的两大侧重点,目睹四届华乐论坛推出了一批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和优秀人才,内心感到非常高兴,希望今后继续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推广与传承。
为此,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与新绎文化集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华乐论坛”,通过征集、评选近年来经常上演、活跃在舞台上,深受群众欢迎的民族室内乐作品,展开实事求是、客观深入地评论与研讨,以此来推动民族室内乐作品的创作与交流。
自2014年10月份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面向社会开始征集作品。截止到2015年3月底,评委会共收到应征作品60部。经过初评,有50部作品进入了最终的评选。在提供给评委的50部作品资料中,每一部都详细地标明每部作品的创作时间、首演时间、首演乐团、演出过该曲目的乐团、所获奖项等情况,并同时附有作品的详细介绍、音响和总谱。9位评委依次对50部作品进行审听,对作品资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并对某些作品反复审听和研究。经过多轮投票,最终产生出确定获奖作品。
担任本届“新绎”杯评选的九位评委涵盖指挥家、演奏家、音乐学家、院团管理者、音乐教育家,他们分别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乔建中(召集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吉提、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高佳佳、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团长张高翔、广东民族乐团团长陈佐辉、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张列、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王次恒、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薛艺兵、北京三十五中艺术办公室主任郭志平。作为各行业的领军人物,此届评委非常了解华乐论坛的主旨和“新绎”杯的评选要求,而且对于民族音乐事业均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严谨负责的态度。在每轮评比中,每位评委都表现出了高度的专业性和责任心,他们不仅是在评比作品的优劣高下,更考虑到学术、市场、传承和创新等多个层面,并作出严谨的通盘考虑。
随着“新绎”杯展演评选的结束,第四届华乐论坛各项工作正式进入倒计时。目前,颁奖音乐会的排练和演出、各种资料的印刷、录音录像、奖杯制作、现场布置以及论文的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